学科研究——看病还是看医生

我不认为我很闲,但我想也有必要写点东西了。
 
记得大一时上英语口语课,老师讲了个故事:一天老师在路上碰见一个亲戚抑或是朋友,那个朋友问她去哪,老师说去看医生;之后那个朋友说了句:真是英语学多了。
 
学科可以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数学和经济学比较特殊,大概经济学可以和哲学并列,这也有待探讨。
 
以前中学的语文课本里有篇文章,讲到数学和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两大基础学科。在西方世界,欧几里德的几何和伽利略牛顿等人所发起的实验研究方法是西方科学发展史的两大里程碑。数学有两大作用:演算和推理;物理的价值体现在用实验验证事实和对其他学科如天文学化学的铺垫。欧几里德的几何是根据人们普遍公认的少数公理(事实)推理出一系列定理;伽利略牛顿等人是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一系列“定律”。当然,数学也有事实(公理),物理也要有理论推理。这给我们的启示是逻辑(推理)和事实是所有学科的两大基本要素。
 
在自然科学里,物理学曾经出现了一时的“完美”。那时物理学理论已相当完备,已是“万里晴空”,但让有两个实验现象人们无法用当时现有的物理学理论解释,也就是所谓的“物理学万里晴空上的两朵乌云”,后来这两朵乌云启发后来的“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理论要能解释实验现象并且实验可以重复。

 

社会科学也是如此。拿语言文化来说,如本文开头的故事,中国人大概说的都是去医院“看病”,而英语里人们非要讲“看医生”(see doctor),究竟哪个比较符合逻辑一些?恐怕一时也说不清,不过这是事实是肯定的,人们就是这样说的。比如有人说中文表示时态一定要额外的信息而不是前缀后缀,可是经常浏览网上论坛的人会发现这样的有趣用法:A说:哈里波特要公映了,B立即回帖说:太好了,期待ing。那么这里的“期待ing”究竟是什么呢?
 
有一次疯狂英语的老师杨辉讲了一个笑话:他教老外汉语。那个老外学了一阵说我发现中文真是不严谨(古怪),比如同一事件一篇报纸新闻标题写着:中国队大胜美国队;而另一报纸的标题却写着: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一个用“胜”一个用“败”那么究竟是谁赢了?反正无论“胜”、“败”都是中国队赢了。还有一次老外问“吃食堂”是什么意思?杨辉告诉他就是“在食堂吃饭”的意思;过了几天那个老外依样葫芦说“我今天吃地板了”…不过仔细想来以上用法似乎确实不合逻辑,可以吃饭吃菜怎么能吃食堂?既然可以吃食堂为什么不能吃地板吃办公室?没办法,这种用法就是事实。
 
同样的例子还有“打扫卫生”这个短语。什么叫“打扫”?打扫就是去除的意思,比如用扫帚、刷子清扫垃圾灰尘,也就是说可以打扫垃圾灰尘,那么“打扫卫生”是什么意思?难道意思是把“卫生”给去除留下“不卫生”么?逻辑上虽然不通但这就是事实,人们就是这么说的。“事实胜于雄辩”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总之,一个学科要以事实为基础,以逻辑来归纳并反作用于实际应用。
 
P.S 例子补充:“差点”和“差点没”:我差点把碗打了;我差点没把碗打了。 19/11/2005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感悟. Bookmark the permalink.

1 Response to 学科研究——看病还是看医生

  1. Xian says:

    你的这篇文章里这些语言的问题,就由我来给你解答吧。英语是形合语言,语法很规整,其实从欧洲的油画就能看出这一点。中文是意合语言,用到最后,就是意义的累叠。我们大学学翻译,有次翻译的好像是朱自清的散文,什么“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雨就像斜线,密密地斜织着”,这要是直接翻,整个就不知道在说什么,所以首先要理清句子之间关联,之后加入一些连词去翻。中国画派,重的是什么?写意。所以可见一斑。小女子,才疏学浅,望指正。

Leave a comment